摘要:
为人民谋求福祉的公共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赢得民心认同? 已有文献主要关注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和政策执行,而对其民意反馈的考察尚显不足。本文从社会认知维度对 “民心”进行情境化的理论讨论和实证测量,并构建 “民心”形成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将国家级贫困县 “摘帽”作为一项自然实验,结合2012—2018年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7万多全国代表性城乡居民样本,探究并识别脱贫攻坚的民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脱贫攻坚政策设计和政策执行能够增进民众对政府治理的经历和了解,提升公众对政府治理效能的正面认知;第二,脱贫攻坚的民心效应不仅存在于贫富差距治理领域,还会外溢到非政策目标领域;第三,脱贫攻坚政策对受益群体的民心的影响要显著高于非受益群体。研究揭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公众认知重构的现象,有利于深化对公共政策与公众认知关联机理的理解,并为治理模式转型时期构建良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提供参考。
杜娟 朱旭峰. 公共政策的民心效应——脱贫攻坚与政府治理效能认同[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5, 14(4):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