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评比表彰是中央政府调控城市治理的重要顶层设计,如何基于对机制设计的系统剖析而诠释其动态、多维、复杂的政策效应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本文以2010—2015年开展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市)[(以下简称模范县 (市)]评选为例证,厘清其涵盖 “评比机制—激励机制—复核机制—示范机制”等内容的评选机制,并采集2006—2021年中国326个县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对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 (1)在评比机制的作用下,模范县 (市)评选具有精准性,能够遴选出土地利用治理成效显著的县级市;(2)在激励机制和复核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模范县 (市)评选能够通过空间资源的约束效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财政压力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地均资本投入的约束效应则会使土地利用效率蒙受损耗,新增建设用地起负向调节作用;(3)在示范机制的作用下,模范县 (市)评选存在具有区域异质性的空间溢出效应;(4)模范县 (市)评选对县级市的政策效应具有基于区域和批次的异质性特征;(5)对于县而言,模范县 (市)评选同样兼具 “政策红利”与 “政策陷阱”。本文为拓宽评比表彰政策效应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揭示了在发挥其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可能的负面效应的关注,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彰显 “红利”、谨防 “陷阱”。
王斯亮 陈欣. “红利” 还是 “陷阱”: 评比表彰、机制设计与政策效应——来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市) 评选的证据#br#[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5, 14(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