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17
    本期专稿
    在公共服务中感知国家——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服务路径
    李俊清 付秋梅
    2022, 11(3):  3-15.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由国家、公民和制度构成的国家认同。国家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内在地表达国家的存在并强化合法性,成为形塑“积极的公民身份”的基本方式,并为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路径。从公共服务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发现其存在从感知到满意再到认同的情感递进逻辑。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提出建立可容纳多元诉求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系、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以强化公共服务纽带,进而铸牢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题研讨1
    公共服务动机可以被形塑吗?——干部教育培训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
    王亚华 肖亚洲
    2022, 11(3):  17-28.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中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影响为例,实证检验培训对公职人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本研究关注参加短期培训项目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水平的影响,通过向参加高校短期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公职人员发放问卷,建立了319个前后测对应的样本,将前后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并以公共服务动机的变化幅度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参加培训前后,学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参加培训使学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整体和各维度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公共服务动机的变化幅度受培训效果及课程时长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干部教育培训能够影响个体公共服务动机,说明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是提升公职人员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激发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干部“为人民服务”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干部教育培训是中国特色的重要制度安排,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中国制度优势的内在机制。
    承上启下的公心:领导成员交换对街头官僚服务效果的作用机制
    王晔安 兰菁 郑广怀
    2022, 11(3):  29-40.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街头官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街头官僚的“公心”有助于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社会的充分有效落实。本研究将组织公民行为① (OCB)和公共服务动机(PSM)视为街头官僚“公心”的具体表现形式。基于对武汉市473名在社区工作的街头官僚的调查发现,与公共服务动机相比,组织公民行为是更切实有效的承上启下的“公心”,专业官僚的服务效果更多受到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而行政官僚的组织公民行为和公共服务动机更多受到领导成员交换(LMX)的影响。这些发现结合中国的基层治理情境,拓展了公共服务动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有助于推进精准化和专业化的街头官僚管理。
    使命效价对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及公共服务动机的调节作用
    葛蕾蕾 陈昱睿
    2022, 11(3):  41-51.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大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使命效价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487份基层公务员样本,探究使命效价对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使命效价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幸福感;(2)情绪衰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使命效价可以通过缓解基层公务员的情绪衰竭状态来提升其工作幸福感;(3)公共服务动机在使命效价与情绪衰竭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当基层公务员具有高公共服务动机时,使命效价能够更好地抑制其情绪衰竭的消极状态,促进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的提升。以上研究丰富了国内公务员使命效价和公共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成果,对基层公务员激励和促进其“心理减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公共服务动机对基层公务员主动性行为的影响研究
    元帅 陈志霞 郭金元
    2022, 11(3):  52-63.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政府负重运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基层公务员的主动性行为对于缓解基层政府治理负荷、提升基层政府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以434名基层公务员为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公共服务动机对基层公务员主动性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能够显著激发基层公务员主动性行为,使命效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使命效价与基层公务员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且增强了公共服务动机经由使命效价对主动性行为的间接作用。结论为深化相关研究和激发基层公务员主动性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发。
    专题研讨2
    纵向干预下的城市群协作治理何以降低雾霾污染?
    徐换歌 王峰
    2022, 11(3):  65-79.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雾霾污染问题的跨地区性,特别是对邻近地区的负向溢出效应超出了属地政府所能管理和支配的范围,如何通过政府间协作治理降低雾霾污染,避免大气质量演化为“公地悲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2003—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检验了纵向干预型协作治理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来自中央政府的纵向干预型协作治理有助于减少雾霾污染,且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中小城市以及资源型城市更加显著,动态效应证实了这种协作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此外,纵向干预型协作治理也对邻近地区,尤其是对省内相邻的城市,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减排效应。文章对于协作治理效果的关注,客观地刻画了中国现行的雾霾污染治理场景,反映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纵向干预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并创造了有效的治理图景。
    府际交流网络与区域间市场分割——来自省级政府“一把手”异地考察交流的证据
    任皓
    2022, 11(3):  80-93. 
    摘要 ( )   PDF (2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间无序竞争是导致我国区域间市场分割的主要制度因素,府际交流网络能否影响地方政府市场分割决策,进而降低省际间市场分割程度?本文使用手工搜集的2004—2017年全国31个省级政府“一把手”异地考察交流数据构建府际交流网络,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府际交流网络结构对于市场分割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在府际交流网络中地方政府由于其相对位置差异形成了异质性的网络结构,通过内嵌于网络结构中的社会资本的粘合效应与连接效应对市场分割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1)粘合性社会资本与市场分割程度负相关,具有更高粘合性社会资本的地方政府更可能选择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政策,降低市场分割程度;(2)连接性社会资本与市场分割程度呈现“U”形关系,随着地方政府的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增加,其市场分割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政治动员、角色冲突与跨域经济协作
    匡贞胜 王妤
    2022, 11(3):  94-106.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无序竞争损害了中国整体经济效率,中央(上级)政府试图通过纵向嵌入的方式强力推动跨域经济协作来破解区域协同发展难题,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系统区分跨域经济协作与跨域公共事务协作的基础上,融合能动性与结构性分析视角,发现在上级政府强大政治动员下,内嵌于行政区划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引发了地方政府理性人与代理人角色冲突,妨碍了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倒逼出“貌合神离”的合作假象。这意味着在组织资源与组织环境都难以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提升政治势能来实现跨域协同的构想,可能会因难以形成内生协作网络而出现政策意外。本文以VM跨界合作园区的运作过程为例,充分展现了高位推动下地方政府间在经济合作过程中的政绩共容难题。本研究丰富了行政区经济与压力型体制理论的应用场景与内涵外延,为跨域治理体系的制度环境建设提供了支撑。
    论文
    技术嵌入、双轨学习与城市治理的机制设计——基于B市基层治理改革的案例分析
    杨宏山 李悟
    2022, 11(3):  107-115.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应用既可以改进城市治理,也会产生新的挑战和问题,而政府学习模式是影响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变量。本文构建了城市治理的“双轨学习”分析框架,区分了政府学习的两种类型:问题应对型学习与现象溯因型学习。进而,以B市基层治理改革为案例,观察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改革历程,剖析政府学习模式的变迁。“接诉即办”改革具有问题应对型学习特征,而“未诉先办”改革更注重溯因学习。城市基层治理不仅要运用技术手段提升问题识别和数据集成能力,也要善于运用溯因学习模式,持续优化机制设计,提升治理模式的可持续性。
    基层城管执法的行动逻辑:从策略到行动的权衡与选择
    杨文明 杨佳玥 刘梦露
    2022, 11(3):  116-129. 
    摘要 ( )   PDF (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政府和公务人员成为国家治理的重点。本文聚焦于我国一线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执法过程,以基层城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华北地区基层城管样本的质性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管的执法行动逻辑。研究发现,基层城管的行动逻辑由“行动策略预估”和“行动策略调整实施”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组成,执法者受到制度规则、组织文化、任务压力、执法场景、执法资源、执法双方特质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约束条件→权衡过程→策略预判→策略综合调整→行动选择”的完整逻辑进路,并最终形成其执法行动的实际选择。
    政府注意力分配与政策执行波动——B制革区企业整合重组政策的案例分析
    王惠娜 马晓鹏
    2022, 11(3):  130-140.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政策执行经常出现快速实施与缓慢推进交替的波动现象。本文基于组织注意力理论建构了政策执行波动分析框架,通过对一个制革工业区企业整合重组政策的案例分析发现:政策的模糊性、冲突性以及多重目标导致职能部门注意力并行、中断、偏差,导致执行缓慢,然而,政府注意力的重新分配将推动政策执行从缓慢进入快速。一方面,上级政府通过常规机制和动员机制等纵向传导机制引导下级政府部门的注意力分配,常规机制引导部门注意力并行,政策执行缓慢,动员机制则推动部门注意力聚集,政策执行快速;另一方面,职能部门采取自发扩散和“戴帽”扩散等横向扩散机制推动职能部门的注意力分配,自发扩散机制引导部门注意力并行,政策执行缓慢,“戴帽”扩散机制推动部门注意力聚集,政策执行快速。部门注意力并行和聚集交替导致快慢交替的政策执行波动。该研究有助于从政府注意力理论视角来解释政策执行波动过程。
    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政府效能、国家汲取能力和PPP引资
    宋文娟
    2022, 11(3):  141-154. 
    摘要 ( )   PDF (1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治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但对政府治理和项目投资关系的研究还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政府—市场—环境三足鼎立理论,聚焦政府,利用PPI数据库1990—2017年109个发展中国家的PPP项目投资数据,研究了政府效能对PPP引资的直接影响,以及国家汲取能力对政府效能和PPP引资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负二项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效能与PPP引资存在“倒U形”关系。在政府效能较低时,政府发起的PPP项目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PPP市场呈现买方市场。在政府效能较高时,PPP项目会供不应求,PPP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进一步研究因果机制发现,国家汲取能力会负向调节政府效能与PPP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税收和债务汲取能力是PPP引资的替代工具,对PPP存在挤出效应。强汲取能力的国家更倾向于自主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导致政府效能对PPP引资的边际效用递减。本研究结论为各国改善PPP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启示。
    研究综述
    复杂情境下系统性政策问题的应对:政策组合理论的研究评述
    张剑 李鑫
    2022, 11(3):  155-168. 
    摘要 ( )   PDF (7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政策情境日益复杂多变、突发性风险的渗透与扩散加速,传统政策实践中单一政策工具或多种政策工具的简单叠加已难以实现系统性政策问题的有效应对。近年来,基于“组合”视角,综合利用包括多种目标和手段在内的复杂安排以优化政策设计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面临研究对象复杂且动态变化、政策领域
    相对狭窄、应用场景有待拓展等挑战。中国一系列重大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形成了丰富的政策组合场景,亟须通过理论研究为政策组合的设计、实施与评估提供解释和指导。本文从政策组合的发展沿革、形成机制、运用方式、深化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旨在较为全面地介绍政策组合的理论演进、主要议题及未来拓展方向,为国内公共政策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