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17
    党政机构改革圆桌会

    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周志忍
    2018, 7(5):  3-6. 
    摘要 ( )   PDF (2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构改革的演进: 回顾与前景
    竺乾威
    2018, 7(5):  7-13. 
    摘要 ( )   PDF (9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1982年开始至今的八次机构改革经历了四个转折。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展示了以往几次机构改革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从曾经的党政分开走向党的全面领导、从局部的改革走向整体性改革、从职能组合走向职能机构重构以及地方机构改革的突破。本轮机构改革的推进需要解决好领导权与治理权、组织结构、改革方案执行、利益补偿以及改革创新等几个问题。
    价格管理机构改革回顾与展望
    许光建 苏泠然
    2018, 7(5):  14-25. 
    摘要 ( )   PDF (86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路径依次经历了“调”“放”“改”“建”“完善”思路的“转变”,每次转变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动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研究了价格管理机构改革的动因,在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分析了本轮机构改革
    中价格管理部门的调整及其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的改革前景进行了展望。

    城市基层政府治理转型中的机构改革
    孙柏瑛
    2018, 7(5):  26-32. 
    摘要 ( )   PDF (49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结构变迁,引发城市基层社会诸多流变,传统城市基层治理模式难以为继,变革与转型成为必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及科层系统末梢的微观治理主体,城市基层政府在省、直辖市有关政府职能转变与治理创新的目标框架和原则要求下,根据一定地方特点,对现有基层治理方式进行改革。其中, 通过政府机构改革, 改变治理结构,调整治理功能,理顺治理关系及流程,亦是城市政府实现基层治理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聚焦于城市基层治理转型中政府机构改革试点选择的策略与方式,基于典型实践经验, 探讨政府机构改革应对的问题,阐述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政策工具类型及其特征,从中分析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拟追求的目标,思考基层政府改革的动力来源。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以基层政权机构设置来推进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需要、治理重心下移等任务,提高基层治理的适应和回应能力,这使得机构改革依然是基层治理模式转型选择的主要途径。
    新时代机构改革的新探索
    张康之
    2018, 7(5):  33-42. 
    摘要 ( )   PDF (70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九大后的新一轮机构改革是一场承前启后的重要改革。与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机构改革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次机构改革是党与政府机构的协调性改革,是一场旨在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整体性的改革。也就是说,把党与政府机构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看待,并对其进行调整。此次机构改革是建立在对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要求作出了基本判断的基础上的,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探索的“深化体制改革”落到了实处,回应了全球化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特别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论的党与政府关系问题。此次机构改革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
    理论探讨
    “善治” 的复合维度
    何哲
    2018, 7(5):  43-54. 
    摘要 ( )   PDF (78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善治或者良治,是一种对理想治理状态的学术描述,在近年来由于治理理论的被重视,得到热烈讨论。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善治进行了大量探讨,特别是集中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角度。然而,善治的最终实现和评价,并不是基于抽象的指标和个别个体的评价,而是由实际社会中的每一个体具体的感受与评价综合汇集形成的。因此,善治最终是基于个体心理空间对治理状态的普遍的好的评价状态。具体而言,由于个体复杂的心理空间与欲望需求体系社会治理能够形成个体普遍的好的评价,就需要实现对个体心理空间中复杂需求结构的满足。因此,对于善治的机制设计,就同时需要考虑多维度复合治理的需求。简而言之,善治的实现,要至少包括信仰层面、自由层面、信任层面、公正层面、秩序层面、生存层面六个层面的治理满足。这就要求,在现实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既要形成水平的多主体,更要形成垂直体系完整的治理结构。
    社会治理
    任务型治理: 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方式  
    沈费伟 刘祖云
    2018, 7(5):  55-64. 
    摘要 ( )   PDF (70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务型治理是在批判和吸收传统政府治理方式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方式。它有别于科层制的以等级和权力为核心的建构原则,任务型治理围绕着特定的任务来开展公共事务治理工作,这是对以往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尽管任务型治理在共事务治理中有利于应对风险问题、降低治理成本、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促进共享发展,但是依然面临着目标冲突挑战、问责机制缺陷、管理问题威胁、固有矛盾凸显等现实困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简单的拒绝任务型治理,而是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能够规避上述问题,从而真正发挥任务型治理的功能价值。
    行动主义: 基于合作治理的新型制度模式
    刘柯
    2018, 7(5):  65-73. 
    摘要 ( )   PDF (6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作为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的规则预设,既是社会治理活动赖以开展的基本框架,也是社会治理目标予以呈现的基本方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治理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制度类型。农业社会统治行政下的权制与工业社会管理行政下的法制,形成的“命令—控制”等级结构致使人的独立性受到限制而极大地制约了集体行动的有效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促使合作治理这一新型的治理模式得以生成。在合作治理中,具有平等身份的多元行动主体将以网络化结构重构适应风险社会的制度框架与治理体系,并以道德性和他在性为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普遍实现。在此时代背景下,以张康之教授为代表的国内学者提出了行动主义——这一建立在道德制度基础上,能够促使人的独立性、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地适应未来合作社会的新型制度模式。
    公共政策
    中国养老机构政策的发展路径和问题
    黄强
    2018, 7(5):  74-85. 
    摘要 ( )   PDF (69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住房公积金缴费的所有制差距
    郭磊 许玲玲
    2018, 7(5):  86-96. 
    摘要 ( )   PDF (6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们直观地认为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缴纳更多的住房公积金,但缺乏实证检验。本文以2008—2015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次采用回归、分位数回归、Oaxaca-Blinder分解等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所有制对企业住房公积金实际缴费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1)国有企业的住房公积金实际缴费率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这种差距在高缴费率和低缴费率的企业中更为明显;(2)2008—2015年,所有制差距稳定在2个百分点,但其中可解释部分从18.86%逐年上升至36.56%; (3)东、中和西部的所有制差距分别为2、3和3个百分点,其中可解释部分依次为39.11%、17.83%和21.80%。分析表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费差异中的市场形成机制逐渐增强,国有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合规中发挥了正反两方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