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8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17
    纪念《行政国家》出版70周年
    重温沃尔多的《行政国家》:写在《行政国家》出版70周年之际
    戴维·H. 罗森布鲁姆
    2018, 7(4):  3-14. 
    摘要 ( )   PDF (1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值《行政国家》(1948)出版70周年之际,本文对德怀特·沃尔多这本著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回顾和评价。首先,本文提供了一个有关德怀特·沃尔多的传记式描述,作为将沃尔多的学术贡献放入更宏大的个人背景中的一种方式;随后,本文把《行政国家》对公共行政领域的影响置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环境中来对其进行研究;接下来,本文逐章地回顾《行政国家》一书及其对公共行政领域的长久贡献;最后,文章对沃尔多的后续影响做简要的评价。
    沃尔多《行政国家》及其当代意义
    郁建兴 任杰
    2018, 7(4):  15-29. 
    摘要 ( )   PDF (1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今天重访沃尔多的《行政国家》正当其时。沃尔多在讨论公共行政兴起的时候,间接提出并刻画了“行政国家”这一概念。他试图阐明,美国行政国家的兴起有其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和制度根源。在行政国家中,行政权力大量介入社会事务之中;奉行“科学”理念,反对先验的普遍标准或原则;庞大的行政官员(其中很多是技术官僚)成为国家的统治阶层;对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持怀疑态度,也不再相信政治与行政二分,取而代之的是行政权力独大。行政国家的勃兴,引发公共行政在理论或学科层面的“身份危机”,以及在实践层面的“宪法危机”。寻求行政国家的拯救之道、化解“宪法危机”的关键,在于复活公共行政的“法律路径”,重新平衡公共行政的管理、政治和法律向度。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做出了最重要的工作,他强调在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领域引入法治精神和行政程序法,致力于在行使行政权力、监督行政权力和限制行政权力之间建立新的平衡。“行政国家”概念虽然最先被沃尔多用于刻画美国行政权力炽盛的现象,但在行政国家普遍勃兴的今天,沃尔多和罗森布鲁姆对“行政国家”的刻画和批判无疑具有显著的域外意义和当代意义。
    为什么要重视公共行政学的沃尔多路径?
    颜昌武 林木子
    2018, 7(4):  30-40. 
    摘要 ( )   PDF (1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位治学严谨且想象力丰富的学者,沃尔多对关乎人类美好生活的大问题倾注了毕生的学术热情,他批判性地反思行政国家的现代性迷思,孜孜不倦地探寻建立美好社会的替代性方案,开辟了公共行政学术史上独特的“沃尔多路径”。作为一种基于价值理性的研究传统,沃尔多路径是在对“正统论”公共行政学的批判以及与西蒙路径的论战中发展起来的,它以一种历史与文化的视野,揭示了“正统论”与西蒙路径的反民主特性,并通过聚焦民主与官僚制的紧张关系,彰显了民主价值之于公共行政的意义以及公共行政在民主治理中的恰当角色。
    行政管理
    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从错配到适配
    李苗 崔军
    2018, 7(4):  41-56. 
    摘要 ( )   PDF (1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责任层次是理解事权内在属性的流行视角,但其忽略了事权的权力要素属性。着眼于我国“上级决策、下级执行”的特殊国情,一个新的思路就是兼顾事权责任层次和权力要素的双重属性。本文在阐释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关概念时将着重分析事权的双重属性,随后文章聚焦当前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错配问题。文章指出,错配的集中表现有: “内外不分” 式错配、“张冠李戴”式错配、“上级点单”式错配、“齐抓共管”式错配和“小马拉大车”式错配等形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错配的成因进行理论分析,继而从成因入手去探寻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适配的现实进路,最后本文进行研究总结和展望。

    社会治理
    压力情境下街头官僚应对策略选择的逻辑分析
    定明捷 卜方宇
    2018, 7(4):  57-69. 
    摘要 ( )   PDF (1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角色冲突等困境,街头官僚通常在压力环境中开展工作,以至于利普斯基将压力视为理解街头官僚内涵的典型特征之一。本文依据社会心理学中分析压力应对的交互理论,从街头官僚工作的主要压力源辨析入手,以街头官僚对目标群体的态度评估和应对能力评估为主要维度,将街头官僚的压力应对行为大体上分为四种基本的应对家族(family),包括机械式应对、分离式应对、工具式应对和变革式应对。这些应对行为不仅可以舒缓街头官僚的紧张情绪和压力感,而且对政策执行也能产生包括积极偏离和消极偏离在内的不同影响。

    职业化定位视角下中美城市管理街头官僚的比较
    杨文明 刘梦露 吴量福
    2018, 7(4):  70-82. 
    摘要 ( )   PDF (1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作为一类“街头官僚”群体,既是城市治理和公共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与基层民众联系最紧密的公务人员,其行政执法行为既直接影响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又切实影响民众福祉,成为公众眼中“政府形象”的重要构成。本文立足于对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开展的两个月田野调查和对美国地方政府城市管理执法的比较,在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目前解决城管问题的各种讨论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形成了我国城管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职业化”的新观点。文章基于职业化定位视角对中美街头官僚进行的比较分析,从历史和制度层面探究造成中美差异化的根源,提出要在推进全面法治的前提下,修正城管责任定位,明确城管职业化方向,依法构建城管职业规范,重塑职业化的城管队伍,这是城管队伍从自身做起,突破当前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的切实途径。
    非营利组织研究
    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策略选择: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比较案例研究
    刘蕾 周翔宇
    2018, 7(4):  83-91. 
    摘要 ( )   PDF (1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多中心治理体系的构建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可持续运行,选择转型成兼具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社会企业。在这场革命性的组织创新中,非营利组织应当如何转型为社会企业? 转型成社会企业是否有可参考的路径? 转型是否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唯一途径? 这是非营利组织转型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非营利组织与受益对象构成的社会子系统可以与市场之间进行平等交换。为了更好地运用价格机制向市场输入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与生产力,一些非营利组织尝试转型为社会企业。基于文献回顾与案例研究,本文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成功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发现,非营利组织选择适宜的策略转型为社会企业能够有效地解决产品与生产力的持续供应问题,实现自我造血,推动组织更长久的发展。因此,非营利组织转型的核心在于审慎地对组织情况进行分析,寻求能够解决产品与生产力供应难题的有效途径。
    书评
    自治、协同还是整合?
    刘伟
    2018, 7(4):  92-96. 
    摘要 ( )   PDF (1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宏山教授的新著《转型中的城市治理》从城市的性质入手,提出城市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地,解析了城市治理的两个使命,提出整合治理的理论解释,剖析了中国城市治理的隐性控制机制,这些立论既有逻辑力量,又有现实基础,呈现了独树一帜的清醒与理性。针对城市治理的未来发展,本文提出了值得商榷与讨论的几个问题。通过理论对话,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城市治理模式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