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17
    专题研讨1
    政府资源基础、 注意力分配与政务微博绩效
    樊博 顾恒轩
    2023, 12(3):  4. 
    摘要 ( )   PDF (1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发展,政务微博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政务公开和加强政民互动的重要工具。虽然政务微博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但是各城市政务微博存在效果参差不齐、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在政务微博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忽略了政府注意力分配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基于政府注意力视角和资源基础理论,收集了全国229个地级市政务微博数据和政策发布、会议召开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子样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政府注意力、政府资源和政府能力对政务微博投入绩效和政务微博产出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注意力分配程度、财政健康水平和资源汲取能力对当地政务微博的投入绩效和产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化能力较弱的城市,政务微博的发展水平更多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资源丰富度和财政健康水平。
    “数字政府” 何以影响新市民城市融入性——基于 163 个地级以上城市千份数据的检#br# #br# 验#br#
    韦吉飞 汪桠如 唐铃博
    2023, 12(3):  16. 
    摘要 ( )   PDF (1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及复中心化响应分解技术,结合第三方评估数据和调研微观数据,将数字政府解析为 “数字能力构成”与 “数字效能控制”两方面,分析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新市民城市融入性的影响作用,拓展了数字政府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新研究窗口。结果显示,数字政府两方面具叠加效应,对新市民城市融入性的总效应贡献达 0.438,占纳入因素总效应值的28.8%,超过了个体特征的0.304、家庭特征的0.335,占据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新市民城市融入性影响因素的鼎立三足之首;数字政府七个衡量维度中,经济性维度的效应贡献值最大(0.081),并列第二的是效益性维度和服务响应能力 (0.067),即数字服务能力固然重要,但效能的发挥更具深远意义;数字政府各维度对城市融入性三大方面的影响呈现出错位交叉、整体与部分相互渗透的格序,并在城市类别差异、民族差异、户源差异、代际差异等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基于此,研究提出升格数字政府、挖掘数字新功能、强化效能、培育新市民数字素养等策略建议。
    互联网使用能否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信息偏好与把关机制的类型学分析
    林建鹏 吕汶鑫
    2023, 12(3):  36. 
    摘要 ( )   PDF (13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构筑了新的公共领域,对中国的社会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互联网使用能否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信息偏好和把关机制维度构建互联网使用的 “偏好 把关”模式类型学分析框架,采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娱乐导向 分散式把关”模式显著负向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但 “政治导向 集中式把关”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进一步运用CMP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互联网使用的变量类型和细化公共服务分类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论文解构和回应了已有互联网正向促进论和负向抑制论的争论,并为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电子政务能否提升 “本地 邻地”政府治理效率?——来自 “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 的证据#br#
    王叶薇 王杰
    2023, 12(3):  54. 
    摘要 ( )   PDF (1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是助力政府治理创新的新工具。基于 “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这一 “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SDID)实证考察电子政务对政府治理效率的提升效应及其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并就控权问责和服务提升双重维度阐释电子政务影响政府治理效率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政务能够显著提升本地政府治理效率,同时对于邻地政府治理效率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在制度环境维度、行政等级维度以及地理区划维度存在典型的异质特征;政务公开、互动回应和在线服务是电子政务改善本地政府治理效率的关键路径,邻地间的同侪效应则是邻地政府治理效率同步提升的重要溢出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为实现政府治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专题研讨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成规则演变分析——来自土地非农利用的证据#br#
    王珏 马贤磊 石晓平
    2023, 12(3):  70. 
    摘要 ( )   PDF (15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土地收益分成制度变迁的动力源于基层实践和政府推动,表现出经济学意义上的演化特征。本文从当事人的个体认知出发,采用演化思想,构建从个体认知到外部规则的涵盖微观中观 宏观的多层次动态演化分析框架,结合土地非农利用方面的制度改革实践,对土地收益分成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在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个体认知 (微观层面)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起点,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基于其自身利益在中观层面———集体内部形成“内部规则”,政府在此过程中的选择性接纳和 “有为”设计,促成了外部规则与内部规则的协调互动,最终形成宏观层面的制度变迁。总体来看,收益分成逐渐向农民倾斜,集体作为特殊的当事人,在此过程中其收益来源发生了转变,从最根本的所有者权益到使用者权益再到通过提供经营、服务获得收益及博弈获得了更多收益,参与收益分成的方式更为丰富。在未来趋势方面,制度变迁需要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契机,才能刺激个体认知的表达,会向着完善集体和农民权利以及增加其收益的方向演进,形成内部规则,集体产权也更加明晰。但并非所有的内部规则都会转为外部规则,只有在不威胁城市土地市场和保证政府利益的前提下,政府才会协调外部规则,逐渐放权让利,最终实现制度变迁。
    存量时代公共租赁住房供给机制创新——来自深圳水围村的启示
    于洋 万成伟 焦永利 叶裕民
    2023, 12(3):  86. 
    摘要 ( )   PDF (8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政策方向。本文以深圳水围村改造项目为案例,探讨适应存量时代的大城市公共租赁住房供给模式创新机制。论文总结了传统二元化公共住房供给模式面临的财政、土地与治理 “三重困境”,分析深圳水围创新机制与经验,讨论如何构建公共租赁住房供给与城中村改造的联动机制,破解三重困境。最后,提出三个政策建议:公共住房供给由增量模式转向存量模式、创建城中村更新市场、完善城中村更新的行政审批流程和技术规范标准。
    规划何以可能?——基于职能-知识的分析框架
    汤利华 郑国
    2023, 12(3):  101. 
    摘要 ( )   PDF (1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政策工具的规划是现代社会运用较广的公共管理手段和方式,而对于其的有效性,却存在着其能发挥重要作用或效果注定欠佳两种近乎相抵观点。在“规划先行”的今天,如何进一步科学认识国内真实世界中的这种应用知识的制度安排?其“可能与否”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规划主体的职能范围、规划客体所涉知识类型的“职能-知识”分析框架,以此区分了顶层约束型、在地情景型、支持引导型及共识仪式型等四种规划“理想类型”;进一步分析各自的适用范围、功能定位、规划要义、规划主体及方式方法等;最后提出优先做好强核心职能且最具预测性类规划等优化现行规划的建议。研究提出认识“规划之手”内在有效性的一种新分析框架,能增进对其的“元认知”,希望为本土规划编制“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更好发挥作为重要知识型政策的实际功能有所贡献。
    论文
    领导包联制: 基层疑难事项治理的逆向发包—— 基于 Q 市 L 区积案化解工作的分析
    王印红 郝本良
    2023, 12(3):  111. 
    摘要 ( )   PDF (1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科层制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任务,显现出应对疑难、复杂治理事项的不足,迫切需要适应于当前中国治理场景的制度创新予以补充。本文以 Q 市 L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案化解工作为切入口,展现了党政领导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领导包联制,探究了其制度特征和治理机制。研究发现:领导包联制具有治理责任逆向传导、治理任务向上发包、政治势能赋能社会治理的制度特征,与压力型体制共同构成治理压力上下传导的闭环体系,确保基层治理压力稳定可控。其依托 “层层嵌套”的责任机制、 “直入基层”的信息机制、 “上下协商”的组织机制、“协调重配”的资源机制以及 “一事一策”的精细化机制拓展了基层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领导包联制是上级领导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通道,它为观察和理解中国本土治理逻辑提供了又一新的视角。
    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谣言触发机制研究——基于 40 个案例的 csQCA 分析
    李晚莲 曾 锋
    2023, 12(3):  124. 
    摘要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谣言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消减应对。厘清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触发机制是消减谣言的基础。本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中的信息来源、信息渠道和信息受众三个维度提取出七个前因条件,将筛选的40个案例构成的真值表导入fs/QCA3.0软件形成条件组态关系。研究发现利益诉求成为网络谣言触发的必要性因子、“信息渠道 信息受众”共识缺乏型和 “信息来源 信息受众”共鸣效应型组态路径构成网络谣言主要触发场景、政府和媒体在角色扮演和呈现方式上的差异是网络谣言触发的内在诱因。网络谣言治理要扩展网民意愿的表达渠道,简化利益诉求表达环节;把握网络谣言触发的现实场景,注重差异化应对逻辑;明确政府和媒体的角色定位,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社区治理内卷化: 一种知识增长的视角
    彭宗峰
    2023, 12(3):  138. 
    摘要 ( )   PDF (1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治理内卷化概念的本土合法性何在,是一个需要自觉审慎加以思考的问题。从一种社会历史反思的角度看,内卷化是一个反思传统、反思西方现代化和反思预期性自主创新悖论的概念,其在国内社区治理领域中的分散化应用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治理内卷化本土知识范式的塑造过程。这个过程以 “追问符合实际的人本主义的创新何以可能”的内卷化概念深层意蕴为轴心,展开为 “作为行政化的社区治理内卷化”“作为私利化的社区治理内卷化”“作为区隔化的社区治理内卷化”和 “作为失能化的社区治理内卷化”四种知识模型。而从一种知识整体重构的角度看,社区治理内卷化的本土知识范式其实是,在一种转型和改革的情境中,立足于反思传统、反思西方现代化以及反思预期性自主创新悖论的基础之上,围绕着追问符合本土实际的人本主义的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何以可能议题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以深层追问的方式为构建社区治理的本土知识范式和共治型治理模式开辟道路。
    方法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联合实验: 文献回顾、基本原理及结果实现
    陈国良 张书维 陈文娜
    2023, 12(3):  152. 
    摘要 ( )   PDF (15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公共管理国际期刊上逐渐兴起一股联合实验研究发表热潮,显示出联合实验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国内公管学者对联合实验方法关注较少,鲜见关于联合实验的公管论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方法的推广,也不利于和国际同行及相关学科进行更好的对话及合作。本文通过对公管主流期刊上的62篇联合实验研究 (截至2022年6月30日)进行描述性文献回顾,揭示公管领域联合实验的发表趋势、研究主题、内容特征、研究者区域国别和研究技术细节。随后介绍了联合实验的基本原理、特色及在因变量类型与自变量数量和水平方面的适用条件。紧接着,本文结合两个实例演示如何通过R语言进行联合实验结果实现。最后,本文对联合实验在公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