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3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17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从治党到治国: 中国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治理逻辑
    李文钊
    2023, 12(5):  3. 
    摘要 ( )   PDF (1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纪检监察机构是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要组织实践,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界面治理理论范式,本文提出了一个 “多层嵌套界面治理”的分析框架,将作为治理界面的纪检监察机构嵌入党和国家多层次治理界面体系中进行探究,以此深入考察中国纪检监察机构的长时段改革进程。研究发现,由于党和国家注意力分配的有限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中国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基本沿着 “治党的逻辑” “治国的逻辑”以及 “治党与治国一体化的逻辑”渐次展开。这是一个由纪检监察机构界面向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界面、国家治理体系和理能力现代化界面进行多层次嵌套的适应性过程,从而实现了纪检监察体系及其治理绩效的持续优化。协同治党逻辑和治国逻辑的双轮驱动,重组和整合其内部的多种功能,将是中国纪检监察机构的重点改革方向。
    专题研讨1
    公共价值视角下的政务服务绩效测度——基于 A 市 10 个县区的用户体验评价
    包国宪 彭虹九
    2023, 12(5):  14. 
    摘要 ( )   PDF (1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从公众和社会角度检视政务服务绩效水平,是当前学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议题。本文将公共价值在中国场域具体化,提出了政务服务绩效评价公共价值体系,从使命、工具、权益价值维度构建政务服务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的用户体验评价,组织调查员模拟办事人身份对 A市10个县区的政务服务绩效进行线上线下用户体验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建设过程存在透明度呈现低、数字化转型迟滞、回应反馈实效差等显性问题,改革注意力较关注 “效率”“技术”等工具价值,而 “回应”“便捷”等权益价值被消解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呈现一定漂移状态。本文以公共价值视角构建政务服务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有望为政务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将用户体验评价引入政务服务领域,以期从公众和社会的需求端角度观察政务服务绩效真实状况。通过一手数据分析,有助于提升评价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在此意义上,为政务服务绩效评价提供了新尝试。
    “突击花钱” 如何影响政府绩效评价?——基于微观和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平 诸葛安东 燕洪
    2023, 12(5):  31. 
    摘要 ( )   PDF (1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在预算执行后期 “突击花钱”是各国普遍存在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难题,严重的“突击花钱”意味着政府财政管理能力的不足。现有文献对 “突击花钱”的实证研究主要旨在论述这一现象的成因,目前尚未系统分析 “突击花钱”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本文基于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省际加总面板数据,分析 “突击花钱”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影响,并探讨腐败感知的中介效应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 “突击花钱”会显著降低居民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评价,“突击花钱”会通过增加民众腐败感知程度的中介效应进而降低政绩评价。与基础建设支出相比,更高的政府民生支出比重会加剧 “突击花钱”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负面影响。
    政府治理绩效感知是否提高了公众的环保参与程度?——来自福州市黑臭水体调研与网络诉求数据的双重证据
    蔡晶晶 魏晓楠
    2023, 12(5):  47. 
    摘要 ( )   PDF (1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市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为观察政府绩效的主观感知与公共参与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公众对政府黑臭水体治理的绩效感知是否影响其环保参与度?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又通过哪些渠道与作用机制产生影响? 文章基于412份有效实地调查问卷和1202条网络热线问政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环境治理绩效感知显著提升市民的环保参与概率,个体规范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在原有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本文引入了居民污染感知和政治信任两个情感成分变量,发现污染感知强烈的群体越不愿意参与黑臭水体治理,良好的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可以有效缓解这种负向影响;政治信任则主要通过构建内在约束机制的方式约束公众个体规范,提高亲环境主义群体的环保参与概率。本文还利用网络诉求文本再次论证了基准结果。本文的实证结果为如何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引入心理学工具提高公众环保参与程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论文
    “一波三折” 何以发生: 竞技体育“体能测试” 政策执行的波动逻辑与调适机制
    梁平汉 赵玉兰 章智琦
    2023, 12(5):  61. 
    摘要 ( )   PDF (17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执行压力变化引起政策执行波动已是学界共识,但执行压力变化的原因机制尚不清晰,打开这一黑箱有助于深层次理解政策执行波动。本文以2019—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 “体能测试”政策为例,结合政策文本和深度访谈,以执行压力的变化为线索,基于执行者视角分析不同阶段执行压力与执行策略互动变化的过程机制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决策者通过号召动员机制、行政控制机制与社会吸纳机制塑造了不同压力强度的执行情境,执行者在变化的执行压力中分别以自利动机、政治任务与政策目标为行动导向,策略性地执行政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目标冲突、激励与约束不足以及地方政府间竞争使追逐短期利益成为理性选择,政策出现消极执行;在 “一票否决”的强激励与硬约束下,完成政治任务和规避问责风险的非常规手段,助推政策走向运动式执行;公众舆论通过调和压力强度对运动式执行进行纠偏,使政策目标重新引导政策常态化执行。以上发现从竞技体育领域拓展和深化了政策执行波动的相关研究。
    政府透明能否促进政府服务的提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以政府的企业服务为例
    董新宇 鞠逸飞
    2023, 12(5):  80. 
    摘要 ( )   PDF (18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为背景的政府透明度与政府服务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是重要的研究空白。因此,本研究以委托 代理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情境下的政府廉洁度、地方政府自主性等理论,提出不同条件下政府透明对政府服务提升影响特征的假设;随后以地方政府的企业服务为例,以中国292个城市2017—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数据,借助面板数据回归、门槛回归等计量经济模型探究政府透明度对政府服务水平的影响和政府透明度、政府廉洁度、地方政府自主性在其中的门槛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政府透明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在政府透明度高、政府廉洁度高和地方政府自主性高的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反之则不那么明显。同时,在东部地区以上结论始终成立;在中部地区政府自主性的门槛效应依然明显,透明度的门槛效应不明显,廉洁度的门槛效应则呈现不同的特征;在东北地区政府自主性低时,呈现与假设相反的结果,透明度和廉洁度的门槛效应都不明显;在西部地区透明度、廉洁度与自主性的门槛效应均不明显。由此推测,在 “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政府透明化建设、反腐败和放权等措施只能在其中起到辅助性作用。
    职能部门间的横向加码: 运行机理、现实功能与优化路径——基于 A 省 “放管服” 改革的实证分析
    李志杰
    2023, 12(5):  99. 
    摘要 ( )   PDF (15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以单一制国家结构和集权式行政体制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国家治理场域当中,“层层加码”乃是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议题。然而,结合 A省 “放管服”改革实证经验可知,职能部门之间同样可能存在横向的 “加码”问题。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尝试从协同一致的目标事项、法定授权的加码部门、顺畅高效的压力传导以及专业负责的人员队伍四个方面系统阐释职能部门间横向加码的运行机理,并认为其在相关政策执行过程中具有推进统筹优势和专业优势的有机结合、增强相关部门间沟通质量与协作水平、解决考核验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整体意识等现实功能。最后,提出注重相关部门的全面发力、完善履责担当的奖惩机制、强调政策目标的科学合理、增进相关政策的宣传指导等优化路径。通过建构职能部门间横向加码相关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扩展和丰富学界关于中国国家治理场域内 “加码”问题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涵,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努力。
    关系治理会消解村干部政策执行力吗?——基于河长制政策的实证检验
    胡乃元 张亚亚 苏丫秋 朱玉春
    2023, 12(5):  112. 
    摘要 ( )   PDF (14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以 “关系”为本位的农村社会,具有实质裁量权的村干部往往会采取一种非正式的 “关系治理”模式来执行政策,通过人际间的情感联系和互惠义务实现彼此行为的约束和激励。本研究以河长制政策的基层执行为例,通过引入政策执行的互动调适理论,构建了一个纳入人情关系、个体能力以及服务动机在内的执行力模型,利用课题组在江苏、安徽、陕西三省共961份调研数据,实证考察关系治理对村干部政策执行力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关系治理会导致公众对政策接受度的提高和执行者对政策遵从度的降低,在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关系治理的程度与村干部政策执行力之间呈现出 “倒 U形”关系;公共领导力一方面对政策执行力有提升作用,另一方面也能缓冲关系治理的负面影响,在关系治理对政策执行力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公共服务动机是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边界条件,当村干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动机时,关系治理对政策执行力的负面影响被弱化。本研究结合乡土社会场域的特殊情境,拓展了中国情景下的政策执行理论,能够为基层政策执行提供政策参考和理论指引。
    被围困的行动者: 新技术嵌入下基层政府信访治理的运作——基于 H 市 W 镇的案例研究
    钟伟军
    2023, 12(5):  126. 
    摘要 ( )   PDF (14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市长热线日益与大数据、智能技术融合在一起,对信访治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新的技术在提升信访效率和透明性的同时对基层政府产生了意外的围困效应,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论文以 W 镇政府在市长热线带来的信访压力下设立镇级民情热线并最终失败的案例为研究对象,以技术应用中的行动者结构为逻辑,就新技术对基层政府产生的多重围困及其在这种围困下的行动策略进行了深入揭示。在不均衡的行动者结构中,基层政府在信访治理中不得不面对着上级政府的责任跟随机制、跨部门的压力聚集机制和基层民众跨层级的诉求传导机制,在这些围困机制的作用下,其原有的自主行动空间被大大挤压,这对于基层信访治理现代化的转型来说可能意味着新的困境。论文从理论上拓展了新技术背景下基层政府信访治理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深入反思当前我国基层治理信息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团结工作: 县域弱势部门的运作机制
    陈伟
    2023, 12(5):  141. 
    摘要 ( )   PDF (1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县域治理结构中,职能分工形塑了部门在政治地位、资源体量等方面的差别,县域部门出现强势与弱势的区分。在基层政府多委托多任务的治理情境下,弱势部门如何动员乡镇政府完成任务? 研究S县妇联 “五美庭院”的工作发现,弱势部门通过向上借势、同级借力、向下动员等策略,强化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提升本部门任务的优先级。区别于强势部门常用考核 督查体系传导压力,弱势部门更依赖于 “团结工作”的动员机制。 “团结工作”的逻辑是,在基层政府非科层化运作以及非正式关系的广泛存在之时,弱势部门发挥能动性,充分利用制度间隙,重构资源分配逻辑和组织关系,实现对基层政府的多线动员。 “团结工作”机制的发掘,有助于打破对政府体系笼统化的认知,打开基层政府运作的黑箱。
    研究综述
    对公共行政学应用性的知识论反思——行动研究范式的逻辑基础
    张雪帆
    2023, 12(5):  156. 
    摘要 ( )   PDF (1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应用性价值不足是造成公共行政学学科危机的根源之一。行动研究范式作为倡导基于行动实践推进研究、弥合研究和实践鸿沟的知识体系也被引入到行政管理研究之中。然而,学界对行动研究范式哲学认识论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特点的研究存在失衡现象,对于操作方法的介绍多,对于知识论和行政学特质的分析少。这使得方法、知识论、和行政学研究问题三者存在脱节的现象,给中国行政学推进行动研究埋下隐患。本文围绕知识应用性的主线,梳理对比了行动研究范式的知识论逻辑及其与实证主义的差异,尝试为后续行动研究提供方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