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17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公共服务的战略路径与理论创新
    李宝荣
    2024, 13(4):  3. 
    摘要 ( )   PDF (1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公共服务发展形成了制度化的战略路径,在公共服务制度、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健康中国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以及城乡社区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发展公共服务提供了根本方向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指明了公共服务要永葆“人民性”,也指明了公共服务工作的内容与目标,即健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共服务体系。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需要构建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公共服务理论体系创新,未来公共服务实践应更加关注基本内涵、外延与意义、公共服务的政策设计和标准体系、公共服务的效应评估和监管体系、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和经验互鉴五个方面,建设具有中国标准特色、理论特色、实践特色、价值特色与治理特色的公共服务战略路径与理论谱系。
    专题研讨1
    公民参与的数字化 “回声”: 信息公开如何塑造意见表达
    王翔 白劼
    2024, 13(4):  11. 
    摘要 ( )   PDF (1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数字化浪潮中,实现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政府改革的前沿趋势。建设阳光、透明、开放的政府,是实现数字化转型、重塑政府和公民关系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数字政府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系统讨论政府信息公开之于公民意见表达的系统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信息公开显著提升了公民意见表达的活跃性,这种影响效应会因地方数字化转型程度而产生差异。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政府回应力和社会公平感构成了解释两者间关系的重要机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 “政府 公民”关系的过程视角,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开放型政府,将会成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可能趋势。
    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算法化的优势、困境与应对策略
    魏远山
    2024, 13(4):  24. 
    摘要 ( )   PDF (14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下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和决策环境下,算法的技术优势在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正逐渐将系统型官僚推向算法型官僚。但碍于算法在技术、权力和社会维度的局限性,政府治理算法化易出现权利救济和决策理解困难、权力代理和主体责任游离、违背公平原则和民主进程倒退等难题。因此,有必要从管理视角规范政府治理算法化的过程,保证负责任的算法化;从法律视角明确政府治理算法化相关主体的责任,确保可责任的算法化;从文化视角强化伦理教育和技术教育,提升公众算法德性和素养,共同规范政府治理算法化的进程。
    制造灵活性: 数字治理的组织生态及其制度环境——基于 M 省 A市的实证分析
    宋锴业
    2024, 13(4):  39. 
    摘要 ( )   PDF (17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治理的既有研究共享的基本假设大多是数字治理对科层组织的单向作用关系,即数字治理如何促进科层组织的优化。然而,数字治理本身的组织生态没有得到学界的关注和聚焦。文章以 M 省 A市数字治理创新的历史过程为线索,呈现了数字治理的组织生态及其背后的双向运作过程。研究发现:相较于依托科层组织展开的政府运作,数字治理通过 “入口”和 “界面”控制实现了针对公众复杂需求的抽象和简化,进而通过数据与算法促进了条、块部门围绕着社会需求进行灵活分工,以此实现政府科层组织在新的社会制度环境中的灵活性。在此条件下,数字治理与科层组织相互嵌套形成一套复合架构,这一结构兼具数字治理的灵活性和科层治理的专业性,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优效。但两种组织逻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张力。在科层组织一端,部门统合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根据需求流动并被切块在条块内部;在数字治理一端,权责困境使下级需寻求上级部门的帮助,而 “条块”围绕着数字治理创新绩效的创建过程又强化了基层的治理负荷,上述张力使数字治理塑造的灵活性空间收缩。结论指出,围绕数字平台体系与数据资产属性的综合制度设计是突破数字治理困境的重要制度选择。
    专题研讨2
    联合实验方法在法律威慑领域的复制推广——以中国 “醉驾入刑” 为例
    姚洁 孙涛
    2024, 13(4):  57. 
    摘要 ( )   PDF (18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发达国家降低道路交通伤亡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以酒后驾驶为例,自2011年5月 “醉驾入刑”以来,政府在立法和执法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但由于缺乏公开的高质量一手数据,针对该法律效果的科学评估非常有限。本研究以经典法律威慑理论和最新的 “差别威慑”概念为框架,通过复制基于情景式调查的联合实验和分层贝叶斯统计模型,来考察不同驾驶人在不同法律环境中的酒驾可能性,推广该方法在法律威慑领域的应用。作为评估酒驾法律威慑的联合实验系列研究之三,本研究在已有针对美国和中国大学生的实验基础上,将类似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复制到中国的一般驾驶人群体中,量化了法律威慑三大要素 (即严厉性、确定性和迅速性)对酒驾决策的影响,同时发现驾驶人群体内部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本研究证实了联合实验方法在不同国家和类型的驾驶人样本中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 “差别威慑”理论的发展和拓展其外部有效性,同时该方法可以推广到评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其他公共政策领域。
    公众如何感知公共组织绩效?——基于两项大样本复制实验的证据
    方学梅 高煜辰 樊妍妮
    2024, 13(4):  74. 
    摘要 ( )   PDF (1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组织的绩效是公共管理研究长期关注的主题。本文复制了 Hvidman的实验,在中国情境下分别进行了两项调查实验。实验一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风险基金作为实验情境,探讨了组织属性 (公共/私立)如何影响公众对组织整体绩效的评估以及公共组织信念的调节效应,获得有效样本2103份;实验二以居家护理服务为实验情境,探讨了与私人组织相比,公众如何在多个绩效维度 (效果、繁文缛节、成本控制、用户导向、用工公平、服务平等)上评价公共组织,获取有效样本2131份。结果发现:组织的公私属性、个人的公共组织信念均不会影响公众的感知绩效;公私两类组织在多维绩效上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复制实验,本文发现在中西方不同的情境下,实验结果有较强的情境依赖性,理论的边界需要进行探讨。
    提高公共管理实验复制的适应性:一种贝叶斯实验设计框架
    王思琦
    2024, 13(4):  88. 
    摘要 ( )   PDF (1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公共管理实验及其复制成为提高理论可推广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实验复制仍然面临一系列方法论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有效建立复制与原始研究的相关性与可比性? 如何合理地设计并分析复制实验,并且允许进行灵活调整? 如何优化设计来降低样本量与成本,并提高效率与效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实验的设计框架,为公共管理实验复制提供更具适应性的路径。与基于频率统计学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不同,首先,贝叶斯实验可以将原始研究等背景知识作为先验概率,基于数据与似然函数进行贝叶斯更新。其次,采用后验概率而不是使用P 值来检验研究假设,避免了根据显著性来报告结果等问题。在序贯情景下,可以基于先前结果快速调整后续设计,同时保证各实验臂结果的可比性。还可以基于结构性推测来确定进一步实验复制的地点、背景与样本。最后,贝叶斯实验通过将干预效果最大化问题转换为强化学习中的 “多臂老虎机问题”,使用汤普森采样等算法来确定性地分配样本,能显著降低样本量和实验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论文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概念内涵与分析框架
    孟凡蓉 张润强 陈子韬
    2024, 13(4):  103. 
    摘要 ( )   PDF (1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引领下,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立足于国家创新体系源起与发展,从效能及整体效能的含义出发,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概念内涵,构建了以主体效力、制度效应、空间效用为主要维度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分析框架。并从提升多元创新主体效力、激发科技创新制度效应、增强创新场域空间效用三方面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践路径。本文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下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价值,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理论阐释。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施文凯 董克用
    2024, 13(4):  117. 
    摘要 ( )   PDF (1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引入个人账户、建立起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激励和效率的追求则是这一决策的核心理念。从理论层面看,基本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主要通过制度结构和运行机制得以实现。现行制度的激励强度已足够高、激励宽度已足够广,但是20多年的实践证明,激励效果并未显现,约束力度反而明显不足。这既与个体理性的主观因素相关,也深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客观条件的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当公共养老金遭遇危机时,放弃参数改革方案而选择私有化途径,看似捷径,实则歧途。激励并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个人账户能够实现的激励作用,社会统筹同样可以实现,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而非制度模式。由于强化激励势必有损公平,因此,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宜过分强调激励机制,而是应将体现法定义务的约束机制放在首位。从中国实际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性因素、引入个人账户的历史性因素和参数约束不足的制度性因素等共同导致制度运行面临财务不可持续风险,也造成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失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当前的突出问题不是激励不够,而是约束不足;参量改革的工具远未用尽,更不应借以 “激励”之名扩大个人账户规模。改革建议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实行统账分离、回归现收现付模式;强化法定义务和约束机制,通过完善待遇计发办法实现适度激励功能;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有序发展自愿性的积累型养老金计划。
    《周礼》 中的城市管理制度及其历史演进
    郑 国
    2024, 13(4):  128. 
    摘要 ( )   PDF (1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礼》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记述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的儒家经典,其中有关城市管理的内容可视为中国传统城市管理的制度基础。 《周礼》中的城市管理制度包括维护国家政治秩序和维护城市社会经济秩序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 《周礼》以城市为基础,通过营国治野、国野分治、等级体系等制度来维护政治权力和国家统一;在城市层面, 《周礼》通过户籍登记、属地管理、联保制、治安与防火管理等实现对城市社会和安全的管控,通过对市场和商业流动的管理来维护城市的经济秩序。这些制度经历代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城市管理制度的主体内容。近现代以来,虽然受到西方的冲击和影响,但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制度并未中断,仍然对当前的城市管理制度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政府规划权力配置及启示——基于美英空间规划法规的研究
    陈纪东 易路平 张安录
    2024, 13(4):  139. 
    摘要 ( )   PDF (16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层级与职能的空间规划权力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了政府的规划运行网络,厘清国外较为成熟的空间规划权力配置关系,能够为构建符合中国地权语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经验参考。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与归纳演绎法,以权力协调的视角剖析了美英两国空间规划法规体系,并依据具体法律条文,从纵向中央与地方政府、邻级地方政府,横向同级地方政府、政府相关部门间权力分配视角切入,剖析空间规划法规对各级政府和各类部门进行权力协调的行政背景与具体方式,对比并揭示了两国空间规划权力配置架构的根本差异。研究发现,美英两国空间规划权力的运行以相应规划法规为载体,权力配置的差异根源于不同国家的政治背景与行政体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系列法规的构建与优化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厘清立法前提与立足程序公正原则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权力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权职能安排,最终以良法善治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效实施与运行。
    共同富裕背景下财政支出对慈善组织公益支出的影响——基于我国慈善基金会的证据
    孙景冉 黄楚君
    2024, 13(4):  153. 
    摘要 ( )   PDF (1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慈善组织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出水平对慈善组织公益支出规模的影响,对理解政府治理与慈善组织公共物品供给的关系、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9—2018年我国慈善基金会的年度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慈善组织慈善支出的逻辑。研究发现:(1)政府支出规模的适度扩张显著促进了基金会公益支出水平的提高,在通过替换变量、处理异常值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2)财政支出对基金会公益事业支出的正向激励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即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而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3)不同募资类型的基金会面对财政支出水平增加的反应有所不同,与非公募基金会相比,公募基金会更倾向于 “响应”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财政支出的激励作用更强;(4)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财政支出通过激励社会慈善捐赠增加基金会捐赠收入,进而对公益支出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