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7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9-20
    行政管理
    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特征: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于水 杨溶榕
    2017, 6(3):  3-14. 
    摘要 ( )   PDF (1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围绕颁布时间、制度效力、政策体例和政策主题等形式特征变量,以及法律规范、模糊语言、原则性规定、立法宗旨、具体工作制度等内容特征变量对中国信访制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总结了其特点和不足。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文本效力上,缺乏一部信访法律统一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活动;在制定结构上,存在制定主体众多、结构过于分散的特点;在文本用语上,名称使用存在同构性,行为模式缺少强制性法律后果作为保障,模糊语言和原则性规定造成自由裁量问题等。
    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机制述评
    王建峰
    2017, 6(3):  15-22. 
    摘要 ( )   PDF (10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关中国政府公共决策模式的讨论,一直是研究中国政府的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作用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议题。由于经济改革转型和政府改革所引发的政府内外部决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学者们对于中国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引起了一些学术争论。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学者们对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机制的观点整理成:“分权—激励”“晋升—竞争” “制度—市场”三个维度,并在每个维度的内部对已有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力图展现全部的研究图式。另外,结合文献梳理,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有关基础设施投资机制的思考。
    绩效管理
    社会绩效、一票否决与官员晋升
    左才
    2017, 6(3):  23-36. 
    摘要 ( )   PDF (1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连接了 “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研究与干部考核和选拔制度研究,全面分析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关系网络、一票否决类指标完成情况对市级领导人职位变动和升迁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官员政治激励结构存在异质化的特征,影响市委书记和市长晋升的因素不同,社会政策领域的实绩与市长的晋升概率和速度相关,而工作实绩与市委书记的晋升没有关联;与现有部分文献相一致,经济增长绩效无论是市委书记还是市长,在晋升与否与晋升速度上都没有影响;同时,本文第一次系统检验了维护社会稳定这一一票否决指标对地方干部晋升的影响,在维稳方面的实绩并不会影响市委书记和市长最终的职位变动,但会滞后提拔的时间。
    我国大学绩效的逻辑嬗变研究:“专业绩效”走向“能力绩效”
    刘向兵 胡晓东
    2017, 6(3):  36-46. 
    摘要 ( )   PDF (1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与大学之间 “较量”的着力点,曾经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了 “专业人才”和 “社会精英”,但这些人才都是以专业化的教育为基础。在当今社会,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的到来,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在通识知识、应用型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明显不足。近年来,国家对我国大学提出了实施 “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 “三型”人才战略,但传统的绩效观仍在我国高校发挥作用,产生的众多问题与 “三型人才”培养战略不匹配。我们认为,大学的绩效首在培养人才,传统的以学科建设为主导的 “专业绩效”观应转向以培养学生的 “能力绩效”观,而对学生本身能力的精准定位则是大学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在倡导现代大学绩效观的视域下,提供理论性和工具性的指导。
    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绩效考评政治知觉初探
    喻锋 潘泠
    2017, 6(3):  47-57. 
    摘要 ( )   PDF (10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绩效考评政治知觉是被考评者对于绩效考评过程中主体间关系的政治性考量、政治性行为以及组织相关要素对其考评结果及其利益回报影响程度的感知,是考评相关主体对绩效考评的操纵和干预行为的一种重要反映。本研究采用描述式情境量表测量珠三角地区公共部门公职人员在绩效考评过程中的政治知觉,结果发现,受访者对其中一些情境的感知程度相对较高,并且判断趋于一致,而对另一些情境则相反;不同年龄、不同职级的受访者对一些考评政治的感知程度有显著差异;在剔除感知程度偏弱的四个情境之后,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将保留的情境分为 “科层”“体系”“互动”三组聚类,表明在公共部门绩效考评过程中,考评结果有可能因跨越层级的部门间关系、维持部门体系内部状态、上下级部门间直接互动等原因而发生改变。
    公共政策
    构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论支撑、障碍分析与对策建议
    迪力沙提·亚库甫 严金明
    2017, 6(3):  58-66. 
    摘要 ( )   PDF (10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规划是高位统筹的战略性规划,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空间资源在各部门、行业间的优化配置。良好的空间规划秩序是助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空间治理和管控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空间规划的主要支撑理论为: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规划协调理论和政府治理理论。当前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在六个方面存在障碍:缺乏合理的规划层级关系、缺乏良好的部门协调机制、缺乏统一的底数平台、缺乏有效的底线设定、缺乏科学的底盘规划方法、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保障。应当从规划体系、规划技术、规划保障三个角度六个方面支撑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以现有规划为基底,建立 “1+X”空间规划体系;以政府牵头为主导,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以土地数据为基础,明确空间规划 “底数”;以 “三线划定”为核心,明确空间规划 “底线”;以弹性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明确空间规划 “底盘”;以依法治国为宗旨,完善与空间规划相关的配套法律保障。
    中国民众教育政策公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麻宝斌 于丽春 杜平
    2017, 6(3):  67-75. 
    摘要 ( )   PDF (10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众的教育政策公平认知包括公平感受和公平观念两部分内容,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教育政策的设计与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从义务教育和高考制度两个方面对民众教育政策公平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的分析表明,虽然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所在区域等社会经济地位变量都能对民众的教育政策公平认知产生影响,但是不同教育政策的公平认知的具体影响因素又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继续完善宏观层面教育政策、保障宏观公平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教育的微观政策环境、促进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便成为教育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综述
    政策设计与民主: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理论述评
    张海柱
    2017, 6(3):  76-88. 
    摘要 ( )   PDF (1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理论是美国学者施耐德和英格兰姆提出的公共政策理论,已经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政策理论之一。该理论关注的是政策如何在不同目标群体中分配利益和负担,以及这种分配对民主的影响问题。该理论缘起于对美国民主危机的思考,致力于设计出有助于民主发展的公共政策。在政策设计理论、社会建构论与批判理论的基础上,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命题,并在大量经验研究中得到了检验。总体而言,该理论作为政策分析框架与政策民主理论对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我国“社区治理公众参与”研究述评
    耿亚东
    2017, 6(3):  89-96. 
    摘要 ( )   PDF (1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众参与是社区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如何破解社区公众参与动力不足问题是困扰社区治理的重大难题。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制度主义视角、社会资本视角、文化主义视角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状况。然而这些视角都没有超脱西方社会公民参与的理论范本,在我国公民社会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推动与解决我国社区中公众参与不足问题是不太可行的。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更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发展新的理论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