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2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17
    新锐专论
    “表僚主义” 论 
    张乾友
    2022, 11(5):  3-13. 
    摘要 ( )   PDF (1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官僚制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形态也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发生着变化。 传统上,官僚制存在于一个静态的世界之中,通过照章办事的方式适用一套设计完美的规则,以此 来分配资源,并为世界提供秩序。但同时,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官僚经常无法严格适用规则,从而 催生了官僚主义。当代社会呈现出了急剧变动的特征,官僚制随之转型为技术官僚制。技术官僚自 视为社会的医生,其使命是通过改革来解决在社会的变动中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表格成为技术官僚建构问题、分析原因和寻找对策的基本工具, “表僚主义”也由此而生,使得通 过表格来建构问题和采取改革行动成为当代官僚机构的一大行为特征。 “表僚主义”是科学的乌托 邦,认识到这一点要求我们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中国特色善治进程中的主体间性逻辑: 一个伦理现象学阐释 
    王敬宇
    2022, 11(5):  14-30. 
    摘要 ( )   PDF (14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将 “善”通过治理方式在主体之间扩展开来,现有研究仍疏于经验论证。本文聚 焦善治的主体间性,回顾现象学和行政现象学相关理论,运用伦理现象学、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 学等新视角、新方法,阐释我国基层善治的一个先进典型:西辛庄,结合经典豫剧 《村官李天成》 等艺术作品,直观展现中国特色善治进程中的主体间性本质:命运与共、利益共享、贤能治理、亲 清关系、坚持梦想、不断超越。基于伦理现象学视角看,以优秀共产党员为代表的贤能群体,不断 扩充良知本性,不断朝向他者,通过先进示范、深入群众、说服感化、利益馈赠等方式,在具有主 观性、差异性、陌生性的主体之间,构筑情感的、认知的、语言的、利益的、科技的共通桥梁,在 时间进程中,渐进建构起中国特色善治进程,由此展现其由人心善端、到交互行动、再到结构变迁 的类似 “冲积平原”的流动本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特色善治与我国传统社会、西方国家治 理中的主体间性,从价值秩序、人心秩序、社会秩序、商谈伦理、科技伦理、民主运转、制度建 设、利益分配等方面作简要对比,以彰显善治的中国特色,最后指出善治是一项珍贵而艰巨的事 业,需要满足诸多条件才能有效运转起来。 
    专题研讨1
    形象包袱: 基层疲态现象的 一个经验解释 
    魏景容
    2022, 11(5):  32-41. 
    摘要 ( )   PDF (1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疲态是当前基层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基于田野调研经验案例,从形象视角对基层工 作人员如何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压力进而身心疲态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面对上级任务和 社会公众诉求,基层工作人员为塑造 “好干部”和 “好政府”的形象而形成过度的压力,并由此导 致基层工作人员疲态。我们将这一压力称为 “形象包袱”。考核和评价在任务、诉求和 “形象包袱” 之间起了中介作用。“形象包袱”为上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创造了机会主义空间:助长上级领导规避 责任、社会公众闹大谋利,最终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身心俱疲。放下 “形象包袱”,需要强化领导干 部责任意识及对其权力的监督、探索数字化考核、完善投诉处置制度设计。研究突破了既有基层疲 态影响因素研究的政府内部视角,强调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为基层疲态缘何发生提供一个新的解释 视角。 
    何以驱动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汪曲 许愉
    2022, 11(5):  42-60. 
    摘要 ( )   PDF (1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 性作用,激励其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加强政府组织建设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议题。对基层公务 员而言,担当作为既是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基础的从政本分。然而,已有研究缺乏中国场景的深 度探索与实践情境的细致解读,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的动态过程与中间机制有待深入挖掘。为此, 基于33位基层公务员和10位利益相关群体的深度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基层公务员担 当作为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的核心要素有主体偏好、价值权衡、 行为激励、价值反馈和领导嵌入,存在担当作为发起、形成、确认和回应的意义建构过程。担当作 为意愿发起源自主体偏好,担当作为意愿形成立足价值权衡,行为激励是担当作为的确认条件,价 值反馈是担当作为的产出结果,领导嵌入是担当作为形成与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探索了驱动基层 公务员担当作为的影响因素与过程机理,对如何完善基层公务员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更好地推动基 层改革发展与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启示。 
    强镇改革中的县镇关系及其优化 ———基于扎根理论与成长上限基模的分析
    韩艺 曹南燕
    2022, 11(5):  61-74. 
    摘要 ( )   PDF (1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根基。2000年以来强镇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在近年的新 型城镇化建设和 “放管服”改革背景中得以持续推进。强镇改革的关键与难点是县镇关系。采用扎 根理论,针对所搜集的24个省份的189份强镇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强镇改革中的县镇关系 主要涵盖权力下放与承接关系、财政管理关系、人事管理关系、监督管理关系四大方面;其中,权 力下放与承接关系是主体,并引发另三类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强镇改革中的县镇关系理论框 架。为进一步研究政策文本中规范的四大关系对强镇改革实际绩效的影响,论文基于系统动力学, 通过构建县镇关系制约强镇改革绩效的四个成长上限基模,根据基模分析结果,从实施差异化赋权 与规范权力下放、落实业务培训增强承接能力、提供乡镇公共服务相匹配的财力保障、完善用人用 编制度、加大考核评议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破解县镇关系掣肘因素、优化县镇关系以助推强镇改革和 促进镇域治理的政策建议。 
    论文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能否缓解 环保 “逐底竞争”? 
    岳子航 张聪 陶然
    2022, 11(5):  75-90. 
    摘要 ( )   PDF (14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展开激烈的 “逐底竞争”导致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恶化。 继 “命令控制型”和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环境信息公开逐渐受到重视。那么环境信息公开在 中国是否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展开的 “逐底竞争”? 本文以自2008年起公众环境研 究中心 (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NRDC)公布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 (PITI)作为一 个天然外生冲击,基于2005—2012年282个城市的工商注册等数据与 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构造 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 (DID)系统评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污染企业注册的影响。 研究发现:(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有效地缓解了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展开的 “逐底竞争”,污 染企业注册数量显著下降。(2)政策实施后,本地污染企业的研发投资和融资成本显著上升。 (3)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于污染企业注册的影响因城市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而异。本文发现畅通监 督机制、保证公共参与是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 
    社会资本、 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基于2005—2018 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刘定杰 吕守军
    2022, 11(5):  91-104. 
    摘要 ( )   PDF (1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与促进” 还是 “参与悖论”? ——教育的公众参与效应研究
    徐龙顺 宋娜娜 蒋硕亮
    2022, 11(5):  105-117. 
    摘要 ( )   PDF (1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是影响公众参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学术界存在 “参与促进”和 “参与悖论”两 种争议。为有效检视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本文利用CSS2017微观调查数据,全面探讨教育对公 众选举参与、政策参与、自治参与和维权参与的影响,并从 “经济资本”和 “政 社感知”两个维 度检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对公众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教育对公众自治参与的影响 效应最大,对维权参与的影响效应最小;从 “经济资本”的维度看,教育可以改善公众的收入状 况、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而间接影响公众参与;从 “政 社感知”的维度看,教育对公众政治 信任感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政府工作、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感知具有显著负效应,但 “政 社感知” 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经济资本”和 “政 社感知”在教育对公众政策参与影响中的中介 效应最大,在教育对公众维权参与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最小。研究还发现,受教育年限对公众选举参与 和自治参与具有显著的正 U形影响,“经济资本”比 “政 社感知”在教育与公众参与中的作用机制更 有效,两种机制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本研究为教育和公众参与理论及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外部环境、 组织治理与慈善组织风险——基于多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吴磊 杜耐可
    2022, 11(5):  118-130. 
    摘要 ( )   PDF (1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慈善组织风险事件表明,构建慈善组织公信力长效机制,防范慈善组织风险是 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亟须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慈善组织风险具有复杂的形成机 理,本文旨在对慈善组织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整合有关慈善组织风险的环境论、组织论等解 释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fsQCA)方法对媒体报道的15个慈善组织案例进行分析,探 究影响慈善组织风险程度的多重肇因及其耦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慈善组织高风险程度的组态模 式有三种:环境驱动型、内外联动型和组织主导型。而防范慈善组织风险,不仅需要提升外部环境 的参与共建,同时要依赖于组织治理的自主突破,以促进外部环境与组织治理的有机耦合。研究旨 在与已有理论进行对话与整合,更好地解释复杂性情境下慈善组织风险的生成机理,为慈善组织风 险的分类治理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整体政府视角下标准化治理 府际合作的生成机理研究
    余晓 顾玲巧 单嘉祺
    2022, 11(5):  131-141. 
    摘要 ( )   PDF (3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化治理多主体、多要素、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属性,使得府际合作呈现出碎片化倾 向。识别府际合作的驱动因素,揭示合作行为背后的逻辑遵循,是提升府际合作有效性的基础和关 键。研究借鉴整体政府理论,从行为者属性、制度环境以及结构依赖三个方面构建府际合作生成机 理模型,并基于224份1979-2020年中央层面联合发布的标准化政策文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在标准化治理府际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中,主体权威性对府际合作的驱动作用逐渐显现,资源掌 控者的优先连接效应发挥着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制度邻近性使得府际具有更大的合作可能,但不 同制度形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府际合作倾向于形成稳定可靠的闭合三角构型,而聚合效应愈发 显著说明信息交流的高效性是影响合作的主导性因素。 
    政策变迁中的反馈机制: 一个“理念-工具”分层框架——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 政策为例 
    熊烨
    2022, 11(5):  142-155. 
    摘要 ( )   PDF (1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策变迁受到多重政策反馈机制的影响,基于政策构成角度建构起政策变迁中的 “理 念 工具”双层反馈框架,试图揭示政策理念层和工具层反馈机制对政策变迁的形塑效应。政策的 延续受到理念和工具两个层面的反馈影响,当理念和工具都呈现出负反馈时,则政策难以延续;当 理念和工具存在正负反馈差异,政策是否延续以及何种程度的延续受到工具和理念层面反馈机制耦 合状况影响。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减负”政策变迁为例,本文探讨了理念层面正反馈和工具层面 负反馈下的回应性政策变迁模式,即在稳固的信念体系下调整政策工具以回应政策工具失效和环境 新变化。对反馈机制进行分层有助于深入政策变迁中反馈机制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增强对政策变迁 中的 “变”与 “不变”的理论解释力。 
    研究综述
    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述评: 理论溯源、现状及展望
    孙柏瑛 周保民
    2022, 11(5):  156-168. 
    摘要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过载的常态化使得注意力分配成为决策研究的核心关切。综合来看,心理学、组 织学和政策科学领域的相关成果构成了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的三大支柱,分别起到了微观基础、演 化情境和框架支撑的作用。然而,当前政府领域的注意力分配研究存在起步较晚、理论匮乏、碎片 化等问题。清晰梳理现有知识成果是改进研究现存问题的关键所在。理解当前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 可从政策、组织、个体三个层次着手,形成三个对应的主题领域,即以注意力分配为要点的政策分 析、组织行为中的注意力竞争现象、以注意力分配为核心的官员决策机制。为推进政府注意力分配 理论的体系化发展,未来研究可围绕形成本土化理论分析框架、推进各层次研究相互贯通、探索注 意力分配优化策略三个方面展开。